推广 热搜: 家庭教育  幼教  家庭  教育  初中  知识  教育资讯  高中  学习  小学 

孩子阅读,要防止这三个误区

   日期:2024-12-11     来源:www.okjoj.com    浏览:323    
文章简介:作者:鲁稚,新新父母专栏作家,文章来源:公众号“鲁稚的阳台”原本以为,孩子喜欢念书,父母定会开心,其实不然。父母对阅读的意义理解不同,在阅读的内容和方法上就有不一样的态度。

作者:鲁稚,新新父母专栏作家,文章来源:公众号“鲁稚的阳台”

原本以为,孩子喜欢念书,父母定会开心,其实不然。父母对阅读的意义理解不同,在阅读的内容和方法上就有不一样的态度。

阅读并非一件简单的事,不像裁剪衣服,只把有用的留下,多余的扔了。阅读就像下雨,该淋湿的和不该淋湿的都会淋湿。所以,父母在刚开始就应该想到,世界本来就不简单,你若是不想让孩子成为一个简单的人,就要做好筹备,接纳他的该与不该。

误区之1、“功利化”念书

刚开始,几乎所有父母都感觉念书识字涨知识,一定有用,阅读被当作最大的好事,巴不能孩子博览群书,想方设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但伴随孩子年岁渐长,学业负担加重,一旦发觉课外阅读占用了时间,影响了成绩,尤其是当一些孩子真的爱上阅读,并从阅读中吸收了营养,而这类营养却与应试教育产生冲突时(譬如写不好应试作文),阅读又成了罪魁祸首,父母不禁忧心忡忡,甚至痛下杀手,禁止孩子阅读课外书。

但父母觉得有用的书,总是枯燥难读,即便那书本身有趣,每天读,强迫读,久而久之也会生厌。而孩子想读的书,父母却觉得无用,不让他读。结果父母和孩子都很痛苦,有时,因阅读而产生的冲突竟会激烈到发生悲剧的程度。有多少父母可以领会,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孩子们所有些时间都被学业占据,精神上的自由空间也萎缩到可怜的一点点,或许,阅读就是他们维持自我的非常重要(可能是唯一)的方法,假如连这一点点空间都被剥夺,他们自己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孩子不是机器,他的承受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按大家的需要一直高速运转。假如孩子喜欢读课外书,念书给他带来愉悦,那样念书就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对紧张的学习生活是一种有益的调节,大家却剥夺他这难得的快乐,是否太残酷,也太愚蠢了呢?

误区之2、“速食化”名著

功利的父母即便鼓励孩子读课外书,也容易陷入盲目和浮躁。我就常常听到周围一些父母夸自己还在上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已经读完“四大名著”了,而且还是原著。好像“四大名著”这四个字一出口,孩子的出色和卓越顿时就巍然如山。我不羡慕,倒是担心,名著里也有不合适孩子的内容。越大的境界越不纯洁,真的的浩荡之波,都是既清波潋滟,又藏垢纳污,“澄之不清,扰之不浊”那才是大器。太小的孩子,以他尚且稚嫩的心灵,可以承受如此的大器吗?

其实,何必非要上来就是“四大名著”,曹雪芹是名著,安徒生也是名著。不要以为童话就浅薄,安徒生带给世界的启示意义并不比任何作家差,在该读安徒生的年龄没好好读,以后更不会读,那对一生都是损失。

另外,还有一些父母爱让孩子读名著的缩写本、改写本,与名著介绍、导读之类。其实,这就像吃脱水蔬菜,却把它当成了真的的蔬菜一样。名著之所以为名著,不仅仅是由于有一副好骨架,总是气质尽在骨肉之中,没肉的骨架,只不过一具骷髅。目前所谓青少年版名著,事实上就是把名著骷髅化了。把《三国演义》分成几个打仗的故事,把《红楼梦》缩编成故事梗概,原著的气质已荡然无存,只有改编者干瘪的文字摆在那里,那还是《红楼梦》吗?

但孩子们总是误觉得那就是《红楼梦》!速食年代,名著也通通速食化了,即便等孩子们具备了成人的消化功能,他的胃口也已经速食化,再也不喜欢读原著。其实,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可以读到原汁原味的名著。何必非要提前让他们读大人的东西,或者不惜将大人的东西改成他们的口味去品尝?

误区之3、“妖魔化”电子阅读

父母一旦有了功利心,不只在孩子阅读的内容上容易走入误区,阅读方法也容易失当。阅读不仅仅是捧着一本书来读,广义的阅读其实就是获得信息。听书是一种阅读,看电视、看电影也是一种阅读。但不少父母一看见孩子坐在电视或电脑前,心里就会焦虑,感觉他又不干正事了。

好的电影不只有好的故事,好的对白,还有好的音乐,好的美术。赏析一部电影,这所有就都赏析了。既是娱乐,又是学习,还可以跟上流行的脚步,一箭何止三雕四雕,何乐而不为呢?说到底,除去功利心作怪,还有父母很难克制的控制欲。

其实,即便手机也可以是一种阅读工具,这一点父母更是很难容忍。

记得儿子在最紧张的申请季,就在要紧考试前一天深夜12点多,忽然在微信上给我发信息(他读的是寄宿制高中),说他刚看完《挪威的森林》,感觉村上春树和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都非常不同,有的地方不理解,但感觉是好作品。大家于是谈起了小说,直到谈累,关机睡觉。后来他考试也没考砸,看来影响不大。

当时我问他,学习那样紧,你是什么时候看的小说?他说就是天天回宿舍将来在手机上零星看一点,“我是感觉生活不管如何需要有这类东西的滋润才能不枯燥。所以要找点东西来看。”他所找的那点东西,除去《挪威的森林》,还有《百年孤独》《了不起的盖茨比》。我答:“好,有灵魂的人会追求相同种类。伸手摘星,即便摘不到星,至少不会两手泥污。”其实,我还了解一点,他回宿舍之后绝不仅仅是看了点村上春树、马尔克斯,手机上的内容包罗万象,哪个了解还看了些什么玩意儿呢?但我没问。

阅读不止是为了提升分数、写好作文,也不止是为了“让进步更有后劲”,更不是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阅读其实是一种生活方法,在求知以外,更叫人掌握吸纳和审视,掌握安静、理性、自主、智慧。阅读的孩子是美的,也是有力的!

扫描上方微信二维码,关注阳光家教网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